“罗老师,这是我们班上星期的《班级日志》。”日前,记者走进人文分院学工办,正巧看到文秘0704班两个学生向辅导员罗建基递交材料。“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啊。”《班级日志》的始创者、人文与旅游分院辅导员罗老师一副开心的样子。
2008年9月,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分享文字带来的乐趣,一个让学生写《班级日志》的创意在小罗的脑中显现。他在专门设计制作的精美日志本上给自己所带的文秘0704班的《班级日志》扉页作了这样的题记:“文字的意义可大可小,大到可以传承一个文明的历史,小到可以记录个体的成长历程,重要的是它在人与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。”
据了解,文秘0704班的《班级日志》平时放在班长那,以一周为时间单元。每个学生可以慢慢酝酿思路,精心书写日志,随时去拿随时去写,因为是活页本,学生可以拿下来分别书写,每个周末交给班主任过目后继续。一学期下来,一般每个学生都有很多次写《班级日志》的机会。《班级日志》一经推出,很快形成了学生争相写日志、读日志的现象。
《班级日志》中很多创意都出乎文秘0704班主任的想象。有的学生在日志中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一个半学期来的大学生活,此间的收获和挫折在文字中表露无遗;有的学生发挥了个人的艺术创造力,在日志中粘贴了很多图片及文字。
《班级日志》不同于个人日志,它属于全班学生,在这上面没有私人秘密,只有大家共同的“秘密”。文秘0704班团支书陆燕华告诉记者,书写过程中,不知不觉就道出了内心想说的许多话,内心的压抑、懦弱往往在公开、坦诚的交流中娓娓道来。“不到2学期就已经积累了两大本厚厚的日志材料。这些都是全班学生在人生中最宝贵的大学生活里留下的成长足迹。”对于小罗来说,《班级日志》是他最珍贵的收藏。“《班级日志》成为学生们情感表达与释放的一个小空间,从字里行间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;另一方面,有了交流,学生就会自强,不会掉队。”
人文与旅游分院党总支书记杨群欢表示,学生写日志的过程,就是一个学生之间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。在倾听中,学生之间的了解加深了,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,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。分院接下来将在更多的班级推广《班级日志》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