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湖州日报》6月25日专题报道我校能力本位教学改革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08-06-25浏览次数:1

    6月25日,《湖州日报》在2版显著位置以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程教学体系》专题报道我校能力本位教学改革,现将全文转载如下:

“授人以鱼”不如“授人以渔”
—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程教学体系



  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的刘青春老师近日忙碌不停,经常挑灯夜战。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外,他又多了一项特殊的任务,准备参加学校第三轮的能力本位课程测评。目前,该校已完成第一、二轮测评,通过专家指导、课程辅导、模拟测评、正式测评几个阶段,有70名教师先后合格,其中,23人获得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两项优秀。
    文化课、专业基础课、技能课,是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开设的“三段式”。如今,这种沿袭本科院校教学的课程设置惯例,正被全新的课程体系打破。去年6月开始,湖职院再次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,并把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作为“重头戏”,突破原有的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,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,着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。
    怎样在教学中反映实际岗位的能力要求和工作流程?如何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“零距离”对接?……面对着一块块待啃的“硬骨头”,该校每一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。从能力培养目标设定到配套知识设置,从项目设计到“模拟+真实”环境布置,从训练方法设计到考核方式选择,他们深入企业调查,围绕企业的生产实践,重新设计课程教学。为了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,学校设立了激励机制,将模拟测评的结果与一级教学考核和岗位聘任挂钩。
    在课程重新设计的过程中,教师的教学理念悄然转变,教学方法更多样化,教学手段更现代化。如今,不少课程不再是教师单方教授知识给学生,而是由教师根据这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,与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,设计一定的项目。以文秘专业为例,为培养学生文秘岗位必须的会务组织能力,由教师设计组织一次会议的项目,由学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在模拟的环境中,从安排会议、会场布置、会程安排到会议纪要进行全程操作。教师不再是“主讲”,而是从旁提示、引导、纠正的实践导师。
    “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已在全校的各个专业推广。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将以职业为导向,以任务为引领,从原来的先理论后操作转变为边操作边讲解,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握,实现教、学、做一体化。”湖职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吴建设教授介绍。据悉,学校的基础课程也在向能力培养靠拢,加强应用性教学。
    教学改革开展也带动了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,许多课程都是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开展建设。今年,该校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2门被推荐为国家级评比,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。同时,不少学生也纷纷表示,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,更让他们多了实践锻炼的机会,职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