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,推动教育教学向精品目标迈进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,学校采取多项措施,在全校教师中树立精品意识,鼓励精品课程建设,从课程发展、师资队伍结构、网上教育方法、课堂教学形式,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作业、考试方式的革新等方面总结经验,推动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。
一是加强制度建设,塑造课程建设软环境。2003年学校即启动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工作,制定了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。建立了校重点课程、校优秀课程、院级精品课程三层次,对每门校级精品课程给予2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持;按照“确定校重点课程——建设优秀课程——建设校级精品课程——推荐省级精品课程——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”的课程建设思路,层层推进,稳步发展。强调先进的教学方法、显著的职业能力培养成效、创新的教学思维;在岗位聘用、工作量计算、奖酬金分配等方面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。省、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在职称评定及年终考评时分别视同省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,进一步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、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。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,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。改革重点关注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,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课堂知识传授和专题项目训练中的体现,以及对学生能力水平考核的设计。
二是合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,加强课程硬件建设。2003年以来,学校共投入经费100万元建设“精品课程系统”和“教育在线”、“教学管理”平台,在网络环境下建设课程资源,充实课程内容。目前,每个任课教师都拥有自己的教学主页,校园教学在线中共有200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。学校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,对全体教师开展电脑信息化能力培训、考核;将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,对教师提出了向“双师型”发展的要求,专任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;鼓励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,开展调研,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,鼓励开创新性实验课程,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三是重点扶持,分步发展。学校对全校课程资源开展摸底排查,经过分析制定分步发展、逐步推进的计划方案。各分院成立重点课程建设小组,严格按照当年“重点建设”,次年“重点规划,分阶段建设”的要求,采取“先建设,后申报”的办法开展,教务处对各分院所确立的精品课程进行方案审议,加强对建设过程的指导。今年,学校已立项了10门重点建设课程,按省、校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。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方法讨论交流会,使各级精品课在展示经验的同时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评价;总结提炼精品课程中蕴含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、实践教学思想,营造“见贤思齐”的氛围;强调精品课程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,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具体设想,并组织专家评论、修改,及时反馈。
四是发挥辐射作用,带动课程体系建设。目前,学校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,省级精品课程6门,校级精品课程10门,校级优秀课程20多门,校级重点课程30多门。学校对校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在校园网显著位置进行了展示,供所有教师学习交流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,学校探索总结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,许多课程都采取了“一纸开卷”、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强调了职业教育的目的性。学校还要求每个专业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取一定数量的优秀课程,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学校抽选骨干教师专门投入精品课程的建设,并鼓励年轻教师参与。围绕精品课程的建设,学校培育了30多名学科(专业)带头人,并逐步形成专业教研团队;学校还多次邀请了国内课程建设的权威专家来校指导、讲座,带动了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,有力地支撑了专业建设的开展。